人物名片
姓名:王烈辉
毕业班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13届海天3100班
就职单位:宁波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员
人生格言: 把敬业变成习惯,短期来看是为了雇主,长期来看是为了自己!
在注重效率的今天,“差不多就行了”是不少人摆在职场里的心态,相比之下,对产品精雕细琢,力求将品质提升到99.99%的“工匠精神”实属可贵。
王烈辉今年28岁,毕业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他的工匠精神来源于父母,修炼于母校,发挥于企业。在这个还未三十而立的年纪,他将之奉为金科玉律。
出生于工匠之家,高中已是技能高手
王烈辉出生在一个工匠之家,母亲十多年前在上海做裁缝时,曾为希拉里、泰国公主等名人做过高级订制时装,父亲是一位手艺出众的木匠,所以他的骨子里,就有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可毕竟是个孩子,也曾经历过一段年少叛逆的时光。刚上高中时,他是个叛逆的学生,那段时间一度灰暗,但在老师的关心劝导和因势利导下,他将兴趣变成动力,动手能力强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在参加技能培训和各级比赛后,一头扎进了工匠的技术殿堂。
高二的半年里,经历1800多小时、360多个工件的埋头打磨,他的钳工水平已经与当时的指导老师不相上下。2009年他先后获得市级、省级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钳工项目二等奖第一名。
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让他明确方向
2010年,王烈辉凭借技能特长以自主招生方式被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录取。与许多同学一样,他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无限憧憬,可当进入校园才发现,高中时按部就班的学习环境在这里完全行不通,更注重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让他有些迷茫。好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很快让他找到方向。
在这里,他是第一届海天订单班的学生,这是一个由全院各个班级热爱机械的学生通过自愿报名并经过筛选之后组成的班级,全班总共45位学生。
从第二个学期开始,海天班的学生便有机会进入海天的车间观摩实习,海天的师傅们也会定期到学校给他们上课,同时,企业负责人会来校举办讲座,介绍海天的企业文化。后来这个班有十七八位学生毕业后进入海天集团工作,其中就包括王烈辉。
他热爱自己的专业,除了课堂教学外,为了增加理论知识,熟悉各种工件的图纸形式,他利用课余时间翻阅大量的专业书籍。为结合实践,他经常是早上八点进学校实训车间,到晚上夜自修才出来。
在教学实训场地,在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作坊里,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在这样的平台,他早早进入了一种“职业人”的状态。
在大学他也一直参与各项比赛,是宁波市乃至浙江省技能大赛里的常客,更是佼佼者。
提出改良方案,为公司每年节省20余万元
2012年9月,王烈辉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了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顶岗实习的机会。实习初期,虽然是做一些与专业无关的后勤工作,但他没有放弃对技术工艺的追求,以及对机器操作的钻研和探索。
很快,他进入钣金车间折边组,一开始总是出错,有时甚至导致产品报废,每个月会被扣工钱,但他不气馁,将一次次挫折当成磨练,反省之于思考并求教经验老道的师傅。
海天集团鼓励员工就日常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于是在车间,本就“爱找茬”的他也并非只是埋头工作,对于技术改进有自己独到的想法。比如,看到激光切割废料的再利用价值,他把它们重新加工成了一些实用的零部件,为公司节省年均成本10余万元;他发现配电箱焊接定位的问题,与师傅一起制定配电箱体的尺寸标准化和焊接件定位工艺,在需要焊接的零件表面增加焊接定位方孔,彻底改良了以往的加工方法,提高了加工精度,也减轻了员工的工作强度,又为公司每年节省了近10万元……
工作至今,他基本每个月都能提交两项改良方案,截至目前,共提交了六七十项,其中这两项已被公司采纳。
实现职业生涯的飞跃
他的努力,对工作的敬畏,也为他赢得了领导的认同、同事的掌声和诸多荣誉。
学生时代练就的钳工技能曾让他一路过关斩将,先后获得“海天杯”职工技能大赛和“北仑区大榭开发区职工技能大赛”的第一名。
2014年,也就是在毕业后一年,他成为海天集团7000多名员工里的第二个宁波市首席工人。在旁人看来,这应该是王烈辉最有意义的一年,因为步入社会不久就得此殊荣,迎来职业生涯的飞跃。
这个称号,他实至名归,却也毫不在意,至今再提起,他已经想不起是哪一年的事儿了。
“对待工作要敬业,看起来是为雇主,其实长远来看,最终受益的是自己。”他这样理解“敬业”,也这样在做着。
于是,意料之外,却又意料之内的,他把2015年敬业奉献类的“宁波好人”称号收入囊中。
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精致专一……有关爱岗敬业的赞美之词,用在他身上,似乎都不显得过分。工作,与他而言,是养分,更是精神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