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科研勇攀高峰 , 专业领域硕果累累 ——记 2000 届橡塑模具专业毕业生茹浩磊

发布者:张磊发布时间:2022-03-08浏览次数:643

人物名片

姓名:茹浩磊
毕业班级:橡塑模具专业 2000 届
就职单位: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人生格言 : 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

并借助才能与坚毅来完成它。

   三年学习生活,师长的教诲铭记于心,多年来,好学上进的他一边工作一边深造,如今的他潜心科研,已是一位颇有成就的高级工程师,专业领域硕果累累。

  他就是宁波中专(李惠利中专)2000 届校友茹浩磊,他认为“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要有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毅一步步完成它”。  
  动手能力强的他 选择了中专模具专业
  茹浩磊出生在宁波镇海的农村,小时候,父亲是生产队拖拉机手,开着解放 24 型拖拉机拉粮食、耕农田、运沙石。寒来暑往十多年间,年少的他经常帮着父亲修理拖拉机,各种机械零件装了拆、拆了装。长此以往,他逐渐对机械原理及构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梦想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工程师、科学家,报效国家,实现个人价值。  
  1997 年是国家大中专毕业生统招统分的最后一年,为减轻家庭负担,茹浩磊在初中升学时选择报考就读宁波中专橡塑模具专业。
  感恩师长 谆谆教诲永记在心
 三年的中专生活让茹浩磊难以忘怀,尤其是各位师长的谆谆教诲让他至今记忆犹新。“班主任储善德老师经常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活泼互动的氛围,利用实物和多媒体等工具,把机械的枯燥无味、高难度形象转化为生动直观的视觉形象,激发我们对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培养空间想象以及发散思维能力。” 茹浩磊回忆说。“还有语文老师田太焕老师,他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他曾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他采用语文教学中的串讲法,激发我们读书、求知的欲望,把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渗透其中,不仅会教书,还会育人。”
  学无止境 工作与深造相得益彰
  2005 年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后,茹浩磊回到家乡宁波发展。2010 年,他进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在千人计划专家、博士生导师王蔚国创建的燃烧电池与能源技术事业部担任设计工程师,从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集成研发和产业化,从此走上科学研究道路。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发电装置,具有燃料适应性广、能量转换效率高、全固态、模块化组装、零污染等优点,可直接使用多种碳氢燃料,在大规模电站发电、分布式发电,以及作为船舶动力电源、交通车辆动力电源等移动电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缓解能源危机和降低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国家 863 计划项目、中科院重要方向、浙江省重大专项、宁波市创新团队等十多个项目的研发工作。
  王蔚国博士非常重视团队人才培养,茹浩磊在 2011 年获得创新团队人才培养资助,于2014 年取得上海同济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期间,连续三年获评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优秀员工”、表扬员工,以及获评第五届镇海区十大杰出青年,宁波市级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多次受邀励志讲座。
  潜心科研 科研成就硕果累累
  2014 年,茹浩磊转入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在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博士生导师张文武高级研究员组建的激光与智能能量场制造团队从事先进制造加工工艺研究与装备集成研发工作。
  作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航空发动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科技水平、科技工业基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张文武博士带领下,团队经过六年多持续攻关,在国内率先打通了复杂异形孔从设计到仿真再到激光精密三维加工的技术链条,并得到了中科院装备项目支持。“张文武博士非常信任我,由我负责设计并成功研制出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复杂异型孔加工系统,相关成果在国内外作了报道。”茹浩磊介绍说。该成套技术的突破对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技术进步和微细加工能力的突破有重要意义。“我们研究团队还进行了新一代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研究,由我负责设计并研制成功同轴送水加移动吸收层的工艺集成装备,激光透过谐振腔里的流体聚焦到移动吸收保护层上形成冲击波,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同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约束层适应性差、加工效
率低下等问题,处理速度提高至少十倍。”茹浩磊说,该成果已经获得相关国内发明专利,这个技术可望将中国的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带进国际引领阶段。
  除了繁忙的本职科研工作,他还十分注重社情民意信息的搜集撰写和调研工作,就偏远山村道路改造、改善居住环境,加大对弱势群体扶持力度、改进扶持方法等在人民代表大会上积极建言献策。
  累累硕果的背后,是茹浩磊多年来在科研道路上耐得住寂寞、勇攀高峰的身影,还有深沉的家国情怀,他说:“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技落后,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如今,站在新起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目标,以‘科技梦’助推‘中国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每一件大国重器、每一项重大的创新突破背后,都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默默奉献。其中航空发动机对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意义重大,而我们目前所做的研究正是为国家重大需求解决瓶颈难题,让我们一起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力拼搏!”
  他还参与承担了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化融合重点项目、中科院装备研制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装备研制项目、浙江省两化融合联合基金、国家商用飞机工程中心创新基金、宁波市国际合作项目、企业横向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重要期刊发表科研论文 4 篇,申请专利 20 项,授权 14 项,国际专利 3 项。